¥1500 ¥1800
地球上最伟大的奇迹: 凯梅隆、鲍林:《癌和维生素C》
美肤国际药品代购商城 / 2021-09-231982年6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八十一岁的美国医学博士林纳士·鲍林,应邀来我国参加第一届国际营养会议,并担任会议的名誉主席。他向到会者每人赠送了一本他与英国著名肿瘤外科医生埃温·凯梅隆合著的《癌和维生素C》。这本由美国一九七九年出版的书中,提出了探索治癌途径的一个带战略性的问题。
本书不只限于阐述维生素C对癌症治疗的作用,它对癌症的性质、原因和治疗方法,都作了全面的分析和介绍。作者强调维生素C的 治疗作用就是立足于这种分析的基础上的。特别值得推荐的是本书的第二部分。它对目前医学上针对肿瘤患者所采用的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化学等疗法的疗效作了 扼要的概括和客观的分析,认为这些常规传统疗法对整个癌症病人的有效率不过三分之一,而化疗仅对百分之五的癌症病人适用。临床上对某些病例顽固地用放疗和 化疗,往往得不偿失,“很可能在没有杀死癌细胞之前先杀死病人”。这些治疗还有严重的副作用,特别是可能使免疫系统衰竭,造成癌症进一步复发的直接原因。
凯梅隆和鲍林博士开始考虑到,人类的整个抗癌战略是否应当修改。他们充分注意到绝大多数的癌症病人都是死于癌细胞的转移这一事实,所以两位学者强调指 出:“这几年我们确实处在一种战略改变的劝告中,这迫使我们提出在癌症治疗研究中更有希望获得成功的战略。改变的战略是集中于癌细胞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浸 润性。浸润性是指癌细胞具有通过组织进行腐蚀的能力,方式有通过表面浸润和进入淋巴与血液循环建立转移灶。这种转移肯定是危险的,阻止浸润意味着将排除这 些危险。浸润是恶性细胞唯有的一个特性,所以也为治疗提供了一个特别的目标。”
作者指出,人体本身也具有抵抗癌细胞的一定能力,例如遍布全身各个组织的细胞间质,是由高粘性的胶体和纤维组成,它们是癌细胞浸润的一道屏障。可是癌细 胞具有腐蚀细胞间质的能力,它们能分泌一种透明质酸酶,专门溶解高粘性的胶体,还有许多癌细胞能释放胶原纤维,专门溶解间质中的胶原纤维,这样就使癌细胞 具有浸润的能力。
于是凯梅隆和鲍林的兴趣集中在一种人体自然的反馈机制。这种反馈机制依靠一种人体自生的透明酯酸酶的抑制物PHI,它存在于健康者的血清中。如果我们在每一个癌症病人中能把PHI提高到最高水平,那么在癌症治疗中就将收到非常重要的效果。所以凯梅隆和鲍林博士提出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癌症病人,理由是维生素C是合成PHI的主要原料。同时维生素C还能促进纤维组织生长,这样就起到了加固细胞间质的作用,从而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浸润。
当然防止癌细胞的浸润是多方面的,不仅仅限于溶解细胞间质这一点。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就会把增殖非常迅速的肿瘤细胞挤压在一个有限的范 围内。这样,不断要扩大的肿瘤细胞就有可能限制在狭小的区域中被扼死,也可能使它们得不到营养而饿死,再加上身体免疫机能的作用, 癌细胞就有可能被彻底 消灭,即使 有残存的癌细胞,也因为它失去了浸润性而变得无害了。
用维生素C治疗肿瘤,在临床上的效果虽然尚未肯定,其防止肿瘤浸润的治疗也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却标志着国外医学家在肿瘤治疗中正在探索新的途径。
维生素C与防癌抗癌
上世纪初的美国,水果和蔬菜的供应是季节性的,满足不了人们日常食用,这就无异于让人减少了维生素C的来源,因此,胃癌的发病率相当高。如今的美国,即使在冬季也可以在温室内生长蔬菜,水果可以从遥远的南方运来,一年四季都可以满足供应。换言之,人们不再像当年那样缺乏维生素C了,胃癌的发病率也就大幅度地下降了。
在我国四川北部,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当地居民食用新鲜蔬菜的量较少,因此,食管癌的发病率很高。上世纪70年代,有人研究了伊朗里海沿岸食管癌的发生与维生素C的不足成正比,指出,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的消费量同食管癌之间存在着反比的关系。水果的消费量愈少,癌的发病率就愈高。那么,维生素C的防癌和抗癌作用何在呢?
其-,维生案C具有阻断体内亚硝胺合成的功效。研究表明,亚硝酸盐类的无机物本身没有致癌作用,但是,当它进入食管或胃中,持别是与诸如仲胺物质同时食入时,便可立即形成致癌性极强的亚硝胺。1972年,内布拉斯大学的爱泼勒癌症研究所的四位癌症专家报告称:维生素C能迅速有效地抑制上述反应。如果动物胃中预先摄入维生素C,再将亚硝酸盐引入胃中,便不再产生致癌的亚硝胺。这便是维生素C在防癌战线上的杰出贡献。因为形成亚硝胺的胺,几乎存在于所有的食物中,包括火腿、香肠、牛乳、咖啡、啤酒和鱼等。它们是亚硝胺的前体,只要同饮水或某些食物中亚硝酸或其盐类碰到一起(例如在胃中),形成高度致癌性的物质亚硝胺便成为不可避免。而且亚硝胺也可以由大气污染或吸烟时的烟雾接触气管、食管或肺部时形成,再进一步与体内的胺结合形成亚硝胺。
亚硝胺正是胃癌、肺癌和食管癌的重要发病原因。而维生素C能阻断它的合成,这确实是一件值得令人欣喜的事情。据报道,河南林县食管癌的死亡率约占全部死因的1/5,其原因之一就是当地居民特别爱吃酸菜,酸菜在腌制过程中可产生亚硝胺,与此同时,腌菜还常常贮在陶瓷罐中,容易受某些真菌的侵染,真菌又具有使亚硝胺活力增强的作用,这样也使致癌的危险和潜力得以增大。再者,该地区干旱少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严重缺乏,于是,导致尿中亚硝胺含量极高,每日随尿排出的维生素c量极少,只有癌低发地区的1/8左右。每日口服900毫克维生素c后,尿中亚硝胺水平可降低60%。而如果突然停止服维生素C,2天过后,亚硝胺水平又明显升高。华北食管癌病因研究协作组1974年还报道,在大鼠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可以有效地防止亚硝酸盐及某种胺类并用所引起的食管癌(这两种物质并用,如果没有维生素C会形成亚硝胺)。
其二,维生索C具有阻断外来致癌物在肝内活化的作用。某些化学物质只有被氧化后才会转化为真正的致癌物,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断这些致癌物的产生,从而保护我们的机体。例如,肝脏有一种复杂的酶系统,称混合功能氧化酶,它能催化化学物质的活化,变成致癌物,比如能使苯并芘羟基化。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这种酶类的作用,从而减少机体内致癌物的来源。这也是维生素C可以抗苯并芘致癌的缘由。
其三,维生素C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众所周知,癌症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功能越低下,癌症就越容易发生。尤其是那些免疫系统出了毛病的人,其癌瘤的发生率要比平常人高出将近1000倍。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低下,所以他们的癌症发病率较高。英国的一次调查发现,白细胞中的维生素C含量总是随着年龄而趋于下降的。如给老年人每日补充80毫克维生素C,经过9个月时间,体内白细胞的维生素C含量可以恢复到年轻人一样的水平,从而提高了免疫力。
其四,维生素C的作用途径有两种。第一,它可以增加一种胶原蛋白的生成量。胶原蛋白像水泥一样,可使组织坚固结实,维生素C可以通过增加组织中的胶原蛋白,而使组织增强对癌细胞的抵抗力。第二,维生素C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形成。众所周知,淋巴细胞是对抗疾病的“御林军”。加利富尼亚州霍普国家医学中心城的外科实验室主任、米本医学博士说:“每日配给患者5000毫克的维生素C,可以使他们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当剂量加至10000毫克时,淋巴细胞的产生量还可继续增大,维生素C可以使个体的总免疫力增大。”
此外,维生素C还具有抗辐射的作用,可保护正常细胞;具有促进干扰素合成的作用,可对抗癌细胞及致癌病毒等,从而达到防癌目的。
令人兴奋的是,维生素C不仅在癌症的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治疗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上世纪70年代初,格拉斯哥的两位苏格兰医学博士报道:一位42岁的卡车司机经医院确诊,他的癌已在被称为RE系统的组织(血液和淋巴系统、骨髓、脾脏、淋巴结和肝)中广泛扩散,经过10天服用维生素C,患者的肝和脾脏回缩至正常大小。淋巴结的病象也迅速改善,胃口恢复正常,夜间盗汗停止,自述感觉甚为良好。1974年1月,即住院后三个月,胸x线透视正常,认为已可恢复工作。在病人继续恢复的过程中,医生试验逐渐减少他的维生素C的配给量,至3月份底完全免去。至停服4周时,病人开始感到癌症症状又重新出现,咳嗽和疲乏继而复始,经医院复查,胸部x线透视发现两肺间组织再度出现肿块,医生赶紧恢复了该病人维生素C的治疗,但效果已不如以前。这时,为控制癌瘤,他们决定用加倍剂量,即增至每日20000毫克,这样持续两周后才又降至每日12500毫克,即比原先的剂量仍高25%。然后病人才开始好转,1974年11月的胸部x线透视表明已恢复正常,病人终于又回到工作岗位,并仍以维生素C每日口服。许多临床实验的结果还表明,维生素C能减轻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和痛苦,并可延长病人的寿命。有人对100个晚期癌症病人除做一般治疗外,每日再给予10克维生素C,而另外1000个晚期癌症病人只做一般治疗不给维生素C,结果应用维生素C的病人比不用者平均存活期延长了4倍多。
总之,维生素C的防癌和抗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目。由于它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如嫩枝芽、新鲜绿色蔬菜和水果中,尤其以西红柿、桔子、柠檬、鲜枣、鲜辣椒、豆芽等含量最丰富。中草药山楂、酸梅果等含量也很多。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价廉易得。因此,适当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必将对人体健康有益。
本篇文章源自个人图书馆.